全球城市爬坡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系统评估出炉
发布时间:2025-10-28 信息来源:科技日报
10月27日从安徽师范大学获悉,该校地理与旅游学院教授施开放牵头,联合国内外专家科研团队,在全球范围内首次系统评估了近20年城市爬坡对陆地生物自然栖息地丧失、破碎化以及濒危物种生存等的深远影响。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城市》上。
在全球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适宜开发建设的平坦土地资源日趋紧缺,城市建设用地逐渐向生态系统更为脆弱的丘陵、山地等区域扩展,这一现象被学界定义为城市爬坡。
此前,全球范围内缺乏从宏观视角解析城市爬坡对陆地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系统性研究,制约了在“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背景下土地保护策略的科学合理制定。
研究人员通过模型分析与数据验证发现,2000年至2020年,全球城市爬坡面积累计达1165万公顷。其中,35%的城市爬坡区域集中在仅占全球陆地面积2.4%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内,直接造成673万公顷自然栖息地丧失,超过70%的濒危脊椎动物物种直接受到影响。据介绍,基于现有发展趋势与模型预测,到2050年,全球将有53个国家难以实现中度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69%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可能无法达到预设的保护目标,生态保护形势严峻。
施开放认为,这一研究成果不仅响应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及“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迫切需求,也为高生态敏感区域的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保护政策制定提供了数据支撑和决策参考。
	
首页
通知公告
项目指南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