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业大学科技成果推介之一百种植类--玉米新品种
发布时间:2015-07-13 责任编辑: 信息来源:白山市科技信息网 收藏
玉米新品种“吉农玉308号”
选育单位: 吉林农业大学
主要选育人:王丕武 关淑艳
品种来源:杂交选育
品种简介
1、特征特性:种子橙红色,硬粒型,百粒重
2、产量效果:2005年区域试验预备平均公顷产量11128.1公斤,平均比对照品种吉单180增产7.2%;2006~2007两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10725.3公斤,平均比对照品种增产12.6%。
适应区域:适宜吉林省长春、四平、松原等地区种植。
主要优点:丰产性好,品质优,抗病性强,抗倒伏,活秆成熟。
市场应用前景:市场应用前景良好。
玉米新品种“吉农玉309号”
选育单位: 吉林农业大学
主要选育人:关淑艳 王丕武
品种来源: 2004年以自选系GS04为母本,以自选系WH8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品种简介
1、特征特性:种子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
2、产量效果:2007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9728.3公斤,比对照品种吉单261增产7.8%;2008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11348.1 公斤,比对照品种吉单261增产8.0%;两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10403.2公斤,比对照品种增产7.9%。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9927.7公斤,比对照品种吉单261增产8.8%。
适应区域:吉林省玉米中熟区。
主要优点: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熟期适宜、抗病性强、保绿性好等特点,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市场应用前景:预计该品种每年推广种植100万亩,每亩增产粮食
玉米新品种“吉农玉885号”
选育单位:吉林农业大学
主要选育人:杨伟光 李继竹 徐克章
品种来源:以自选系J1286为母本、自选系J5853为父本,于2003年组配而成。
品种简介
1、特征特性:属中晚熟杂交种。出苗至成熟127天,需≥
2、产量效果:2006年~2007年两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10330.5公斤,平均比对照品种增产7.1%。2007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9616.7公斤,平均比对照品种平全13增产10.7%。
适应区域:吉林省中晚熟和中熟区。内蒙古等地亦可种植。
主要优点:丰产性好,品质优良,熟期适宜,抗病抗旱性强,持绿时间长,轴细。
市场应用前景:通过两年区域试验和一年生产试验,以及在各地试种,吉农玉885表现高产,优质,抗病,抗旱,适应性强。在吉林省的白城、松原等地推广种植,在干旱地区种植,稳产性好,深受农民欢迎。该品种适宜在吉林省中晚熟、中熟区等地种植。今后要进一步加大推广力度。预计在今后5年期间,可推广100万公顷。以公顷增产粮食
玉米新品种“吉糯5号”
选育单位:吉林农业大学
主要选育人:王玉兰 赵仁贵 高洁
品种来源:以自选系吉251为母本,自选系吉203-6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品种简介
1、特征特性:种子黄色,硬粒型,百粒重
2、产量效果:在 2007~2008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
适应区域:吉林省长春、吉林、通化、辽源、四平、白城、松原等地区。
主要优点:品质优,支链淀粉含量高达99.90%,丰产性好,容重高(
市场应用前景:是近年农业产业化投资热门,国家科技部、国家计委都把其加工列为技术招标的首选项目,不但将效益提高2倍以上,而且加工生产的支链淀粉质量优于利用直链淀粉转化。产品主要用来加工生产变性淀粉,应用于制药、纺织、铸造等领域中,亦可作为增稠剂、乳化剂、黏着剂、悬浮剂广泛用于冷冻食品和各种快餐方便食品的加工。是普通淀粉的价格的2~3倍,市场潜力巨大。
玉米新品种“吉玉301号”
选育单位:吉林农业大学
主要选育人:王丕武 关淑艳
品种来源:杂交选育
品种简介
1、特征特性:籽粒黄色,半硬粒型,百粒重
2、产量效果:2004年参加吉林省中熟组预备试验平均公顷产量为10650.2公斤比对照四单19平均增产10.9%。2005~2006年参加省中熟组区试2年平均公顷产量为10022.0公斤,最高产量12692.3公斤,比对照四单19平均增产12.5%。2006年参加省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为10123.2公斤,比四单19平均增产11.8%
适应区域:适宜吉林省中熟区、黑龙江第一、第二积温带种植。
主要优点:该品种产量高、稳定性好、适应性广。
市场应用前景:该品种已通过内蒙古自治区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在吉林省吉林、延边、白城等地区,内蒙邻近地区和黑龙江第一、第二积温带广泛种植。
玉米新品种“吉农大669号”
选育单位:吉林农业大学、吉林农大科茂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主要选育人:李殿申
品种来源:2002年以自选系JND64为母本,以自选系km12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品种简介
1、特征特性:种子黄色,近马齿型,百粒重
2、产量效果:2007~2008年两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11384.4公斤,比对照品种平泉13增产7.8%,比对照品种吉单180增产15.8%。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10873.0公斤,比对照品种平泉13增产 6.8%。
适应区域:吉林省玉米中晚熟区。
主要优点:丰产性好,品质优(容重高、淀粉含量高),抗病性较强。
市场应用前景:吉林省中晚熟区玉米种植面积较大,如果“吉农大669”推广面积达15万公顷,每公顷按增产
玉米新品种“吉农大678号”
选育单位:吉林农业大学、吉林农大科茂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主要选育人:李殿申
品种来源:2003年以自选系B146为母本,以自选系JND58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品种简介
1、特征特性:种子黄色,偏硬粒型,百粒重
2、产量效果:2007~2008年两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10590.6公斤,比对照品种增产9.8%。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
适应区域:吉林省玉米中熟区。
主要优点:耐密植、丰产性好,品质优(籽粒深、容重高),抗病性较强。
市场应用前景:如果“吉农大678号”推广面积达15万公顷,每公顷按增产
玉米新品种“吉农大688号”
选育单位:吉林农业大学、吉林农大科茂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主要选育人:李殿申
品种来源:2002年以自选系km003为母本,以自选系km002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品种简介
1、特征特性:种子橙黄色,半硬粒型,百粒重
2、产量效果:2007~2008年两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11752.0公斤,比对照品种增产10.8%。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
适应区域:吉林省玉米中熟、中晚熟区。
主要优点:耐密植,丰产性好,品质优(容重高、蛋白、赖氨酸含量高),抗病性较强。
市场应用前景:吉林省中-中晚熟区玉米种植面积较大,如果“吉农大688”推广面积达15万公顷,每公顷按增产
玉米新品种“吉农大935号”
选育单位:吉林农业大学、吉林农大科茂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主要选育人:李殿申
品种来源:2005年以自选系Km53为母本,以自选系Km87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品种简介
1、特征特性:种子金黄色,硬粒型,百粒重
2、产量效果:2009~2010年两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11728.9公斤,比对照品种郑单958增产10.6%。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
适应区域:吉林省玉米中熟-中晚熟区。
主要优点:耐密性、丰产性好,容重高,品质优,抗病性较强。
市场应用前景:吉林省中晚熟区玉米种植面积较大,如果“吉农大935”推广面积达15万公顷,每公顷按增产
甜玉米新品种“吉甜9号”
选育单位: 吉林农业大学
主要选育人:王玉兰 祈新 赵仁贵
品种来源:以自选系吉529作母本,自选系吉326作父本杂交组配而成。
品种简介
1、特征特性:种子浅黄色,超甜型,百粒重l
2、产量效果:在2005~2006年区域试验中平均鲜穗产量11918.
主要优点:该杂交种具有鲜食品质好、口感上乘、入口无渣、产量高、抗性好、适应性广、活秆成熟等优点。
市场应用前景:鲜食甜玉米美味可口,含有人体必须摄取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赖氨酸、维生素和植物素类物质均高于普通玉米,适量食用具有防病、保健作用,且种植比一般蔬菜成本低,病虫害少,鲜穗采收后,秸秆经处理是上佳的青饲料,一举两得。随着鲜食玉米需求量越来越大,种植面积将大幅度提高。发展鲜食玉米,既能带动食品加工业、饲养业的发展,又能增加农民收入,市场前景广阔。
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新品种“吉玉106”的选育与推广
成果来源:吉林省科技厅
主要完成人:杨伟光 任启彪 陈砚
成果简介
1、主要技术特点:以本地骨干系为主要遗传背景,导入抗茎腐病、优质和抗旱含亚热带血缘的有利基因,育成抗病、抗倒、保绿度高、配合力高的优良自交系J1285。聚合地方种质的优质、耐密、丰产优良基因,育成配合力高、抗病和抗旱优良自交系J8853。采取新的育种途径育成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新品种吉玉106;组装配套措施,示范推广。
该品种在丰产性、稳产性和熟期优于同熟期的代表品种。在吉林省试验示范平均公顷产量
2、实施效果情况:该品种综合效益明显。2006~2008年在吉林省累计推广605.5万亩,增产粮食42385万公斤,创社会效益42385万元。已为相关单位创效益3480万元。该品种选育与推广,优化了玉米品种结构,有效地挖掘了玉米生产潜力和质量,为吉林省玉米育种提供重要材料和新的育种方法。
3、获奖情况:2009年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市场应用前景:该品种表现优良,深受当地农业部门和农户喜欢;市场竞争优势明显,推广规模和前景十分广阔。
高产、优质、抗病玉米新品种“吉玉4”的选育与推广
成果来源:吉林省科技厅
主要完成人:杨伟光 任启彪 徐克章
成果简介
1.主要技术特点:本地种质和含亚热带PN种质组成基础材料,整合有利基因,育成抗病、抗倒、保绿度高、配合力高的优良自交系J5918。采用PN群×旅大红骨杂种优势模式,集亚热带种质、强优基因于一身,培育成高产抗病优质玉米新品种吉玉4。
该品种在丰产性、稳产性和熟期优于同熟期的代表品种。在吉林省区域试验和示范试验平均比对照增产8.1%以上;抗病、耐旱性强,在严重干旱年份增产幅度大,被农户评价为首选品种。该品种经济性状优良,品质好,熟期适宜。
2、实施效果情况:玉米新品种吉玉4综合效益明显。2003~2005年在吉林省、内蒙、辽宁省等适应区累计推广应用304.5万亩,仅吉林省推广应用223.4万亩,占适应区面积的近10%;累计增产粮食15225万公斤,创社会效益15225万元,已为相关单位创经济效益505.0万元。该品种选育与推广,丰富了吉林省主推杂交种的推广类型,有效地挖掘了玉米生产潜力和质量,为吉林省玉米育种提供重要材料和新的育种方法。
3、获奖情况:2006年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市场应用前景:该品种表现优良,深受当地农业部门和农户喜欢;市场竞争优势明显,推广规模和前景十分广阔。
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吉农大201”选育与推广
成果来源:吉林省科技厅
主要完成人:祁新 王云福 班秀丽
成果简介
1、主要技术特点:吉农大201:幼苗浓绿色,叶鞘紫色,株高
2、实施效果情况:2005~2007三年来,“吉农大
3、获奖情况:2008年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市场应用前景:高淀粉玉米是燃料乙醇、淀粉等加工业的重要原料。我国淀粉行业90%以玉米为原料,玉米淀粉的生产在整个玉米加工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淀粉工业既是基础工业,又是食品工业,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随着吉农大201的大面积应用,将为农民和玉米加工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
高淀粉玉米新品种“吉品7号”选育与推广
成果来源:吉林省科技厅
主要完成人:祁新 高洁
成果简介
1、主要技术特点:吉品7号幼苗绿色,叶鞘紫色,株高
2、实施效果情况:2004年至2006年,“吉品7号”在吉林省长春、白城、通化、吉林、延边等地区推广种植221.8万亩,增产8872万公斤,农民增收10646.4万元;玉米深加工企业,三年累计收购"吉品7号"商品玉米139万吨,采用高淀粉玉米"吉品7号"后淀粉出粉率提高3个百分点,共增收淀粉4.17万吨,增收8256.6万元,增税1403.6万元;吉品7号三年累计增收1.89亿元。
3、获奖情况:2007年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市场应用前景:吉品7号适合在吉林省、内蒙古等地区种植,预计推广面积将达到1千万亩以上,将为农民和淀粉加工企业增创6亿元以上的收入。
优质糯玉米新品种“吉糯3号”选育与推广
成果来源:吉林省科技厅
主要完成人:王玉兰 赵仁贵 蔚荣海
成果简介
1、主要技术特点:
(1)营养丰富,品质好。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验,支链淀粉100%,粗蛋白9.52%,粗脂肪5.41%,粗淀粉71.40%,赖氨酸0.31%。
(2)产量高。平均公顷产量13987.5公斤,高产地块产量可达15000公斤/公顷以上。果穗长锥型,平均果穗长
(3)抗病性强。经吉林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和吉林农业大学植保室人工接种鉴定:高抗黑粉病,抗大斑病、弯孢菌叶斑病、茎腐病和丝黑穗病。
2、实施效果情况:由于“吉糯3号”具有其它糯玉米品种无法相比的品质优势和外观优势,市场前景非常好。近年在吉林、辽宁、黑龙江省等地区广泛种植,深受种植户和加工企业欢迎。加工产品远销外省(北京、上海、广州)和国外(日本、韩国)。三年来,“吉糯3号”累计推广24.2万亩,新增利润22627万元,其中,农民增收8591万元,加工企业获利润14036万元。
3、获奖情况:2007年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市场应用前景:糯玉米从营养角度讲,其籽粒的粗蛋白、粗脂肪、油酸、紫榈酸含量都高于普通玉米,除用作鲜食、速冻外,还可用做工业原料。对特用玉米行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玉米高密度栽培及生物防治玉米螟技术研究
成果来源:吉林省科技厅
主要完成人:吴春胜 崔金虎 鲁新
成果简介
1、主要技术特点:栽培生理方面:针对吉林省不同生态区域,研究高密度条件下不同玉米品种籽粒胚乳细胞增殖与籽粒建成、干物质积累、群体生理参数及N、P、K对玉米生理代谢的影响。建立耐密性玉米高产稳产综合配套技术体系,玉米产量稳定在
生物防治方面:明确了吉林省中东部地区近年来玉米螟发生规律,并重新确定了二代玉米螟发生区;从玉米螟虫生真菌球孢白僵菌中分离到一个几丁质酶基因BbChitl,建立了白僵菌遗传转化体系,获得转基因高致病性白僵菌菌株。
2、实施效果情况:2007-2009年在榆树、扶余、公主岭、梨树等地累计示范推广耐密性玉米高产稳产综合配套技术120万亩,玉米平均亩产达到
3、获奖情况:2010年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市场应用前景:项目在2007~2009年累计增产玉米2.66亿公斤,新增直接经济效益3.5亿元。项目所取得的成果主要针对吉林省玉米生产中存在的单产不高、不稳、玉米螟危害严重等实际问题而开展研究,取得的成果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可在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部玉米产区推广应用,推广应用前景广泛。
种质资源创新与品种选育研究
成果来源:吉林省科技厅
主要完成人:王玉兰
成果简介
1、主要技术特点:对专用玉米主要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探索;利用了多种农艺性状之间的遗传距离分析和SSR分子标记技术,选育出优良自交系,使细胞工程和常规育种技术有机结合,创新种质资源;有效地利用杂种优势,选育专用玉米新品种。
2、实施效果情况;育成高产、优质专用玉米系列新品种并大面积推广应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标志性成果为爆裂玉米新品种“吉爆4号”和糯玉米新品种“吉糯3号”。“吉爆4号和“吉糯3号2005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吉爆4号”和“吉糯3号”各项指标与国内外同类品种综合比较,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现已在吉林省的长春、吉林、四平、松原、白城、通化等地区大面积种植。
3、获奖情况:2006年获吉林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市场应用前景:发展优质专用玉米,对于调整吉林省农业种植结构,发展订单农业,提高农民和加工企业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爆裂玉米粒市场前景好,给吉林省种植爆裂玉米的农民将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近年在吉林省实行订单生产的特用玉米,对农民实行保护价收购,很受农民欢迎,农民一亩地能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