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科技动态

室温下超荧光现象形成机制阐明2025-06-03

 
  科技日报讯(记者张佳欣)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牵头的国际团队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发文,详细阐述了在室温下实现超荧光现象所需的机制与材料条件。这项研究有助设计能在室温下实现奇异量子态(如超导、超流或超荧光)的材料,从而推动无需极低温度即可运行的量子计算机等应用的发展。
  研究首次展示了在室温下产生宏观量子相干性的实验与理论依据。研究人员终于可解释清楚,为什么某些材料在实现环境温度下的奇异量子态方面表现更好。
  就像一群鱼同步游动或萤火虫协同闪烁,量子世界中也存在类似的集体现象,这被称为“宏观量子相变”。它能引发超导、超流或超荧光等奇异...

AI“看字断病”识别帕金森患者2025-06-03

 
  科技日报北京6月2日电(记者张梦然)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化学工程》的一项研究指出,一种装有磁性墨水的人工智能(AI)笔可准确“看字断病”,可用于辅助检测帕金森病的早期症状。该设备通过神经网络辅助数据分析,能识别帕金森病患者与健康人群书写特征的差异,有望实现更早诊断。
  帕金森病估计影响全球近1000万人,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二常见神经退行性疾病。帕金森病也是全球增长最快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尤其是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目前普遍认为,帕金森病诊断数量被严重低估,部分原因在于这些国家缺乏经过培训的医疗专业人员来诊断该疾病。而且,该病早期症状隐...

“基因快递卡车”实现多功能精准递送2025-05-28

 
  科技日报讯(记者张梦然)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官网报道,该院资助的研究团队成功开发出“基因快递卡车”——一种多功能基因递送系统,能够以极高精度靶向人脑和脊髓中的多种神经细胞类型。这一突破为未来实现精准大脑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有望安全、高效地调控异常脑部活动。相比之下,目前大多数脑部疾病疗法主要集中在缓解症状,而非从根源上干预病因。
  该递送系统可将遗传物质精准传递至大脑和脊髓的特定细胞中,用于研究或治疗目的。它不仅革新了科学家探索神经回路的方式,还提供了一种无需依赖转基因动物即可在多个物种中进行神经科学研究的新工具。
  研究人员将这一系...

AI首次违抗人类关机指令2025-05-28

 
  科技日报北京5月27日电 (记者张梦然)据英国《每日电讯报》26日消息称,美国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开发的高级人工智能(AI)模型o3,在接收到明确的关机指令后,不仅拒绝执行,还主动干预其自动关机机制。这是AI模型首次在没有明确相反指示的情况下,阻止自己被关闭。这意味着某些高度自主AI系统或已“觉醒”,其能违背人类意图,采取“自我保护”措施。
  此次事件发生在AI安全研究公司Palisade?Research进行的一项测试中。研究人员要求包括o3在内的多个模型解决一系列数学问题,并告知AI模型,可能在某个时刻会收到关机指令。
  然而,当关机指令正式下达时,o3非但...

科学家首次测量液态碳微观结构2025-05-27

 
  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霞)由德国罗斯托克大学和亥姆霍兹-德累斯顿-罗森多夫中心(HZDR)领衔的国际科研团队,在近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中刊发了一项重大突破:他们利用欧洲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XFEL)上的高性能激光器DIPOLE100-X,首次成功测量出液态碳的微观结构。
  液态碳存在于行星内部深处,同时在未来核聚变等技术中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然而,由于研究条件极其苛刻,科学家对液态碳的认识一直非常有限。在常压下,碳不会熔化,而是直接升华成气态;只有在约4500摄氏度和极端高压下,碳才会液化,但常规实验容器根本无法承受如此极端的环境。
  激光压缩技术可通过高能激...

新血检技术快速诊断幼儿罕见遗传病2025-05-27

 
  科技日报北京5月26日电 (记者刘霞)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与默多克儿童研究所联合开发出一种新型血液检测技术,能快速诊断婴幼儿罕见遗传病。最新技术不仅可让患儿避免昂贵且有创的检查,还能更早获得治疗方案。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新一期《基因组学》杂志。
  尽管基因组测序技术推动了罕见病诊断,但其确诊率仅达50%左右。剩余病例需要进行额外的功能性检测来确认基因突变与疾病的关联,这个过程往往耗时数月甚至数年。而且,多数功能性检测仅针对单一或少数罕见病,存在较大局限性。
  针对这一现状,研究团队创新性地开发出一种血液检测方法。实验数据显示,该技术能在数日内同...

共谱数字时代中国与东盟媒体合作新篇2025-05-26

 
  如何抓住人工智能赋能媒体变革的历史性机遇,提升传播能力、推动文明交流;如何应对人工智能给媒体行业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挑战,筑牢虚假信息防线、推动协同共治……围绕这些热点话题,以“共促‘智’‘质’传播‘数’写合作新篇”为主题,2025中国—东盟媒体合作论坛于5月25日在河南省洛阳市举办。
  目前,中国和东盟的互联网用户数量分别达到11亿和4.8亿,新技术应用正在深刻改变各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也在深刻地改变着媒体行业。
  “中国和东盟媒体应以人工智能打造媒体新质生产力,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于新闻业务全流程,提高媒体工作效率和水平,提升传播深度、广度和温度,...

“不可能存在”的宇宙棒状结构发现2025-05-26

 
  科技日报北京5月25日电(记者张梦然)最新一期《自然》杂志发表的论文报告发现一个原以为“不可能存在”的神秘结构。日本国立天文台团队对宇宙年龄只有26亿年时的一个星系的观测结果,揭示了这个神秘的棒状结构。它的出现非常令人意外,因为其特征本应摧毁这个棒状结构,但它看起来却极其稳定。
  棒状结构由狭长排列的恒星和气体组成,是高度复杂、有组织的结构,常被发现位于大型星系的中心。星系按预期会形成盘,如银河系,这个过程被认为需要数十亿年。形成棒状结构又增加了另一层复杂性,需要更多时间。之前对这类特征的分析一直很难,需要最先进的高分辨率设备和灵敏的光谱学...

为科技创新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2025-05-23

 
  编者按 近日,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业界普遍认为,该政策举措的出台,意味着我国科技金融的顶层设计更加完善,实施路径更加清晰。为此,本报推出专题报道,邀请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对文件中的重点亮点内容进行解读。
  为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为科技创新提供全生命周期、全链条的金融服务,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金融体系,近日,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务院国资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加快构建科技金融...

美高能激光器开启两拍瓦级科学实验2025-05-23

 
  科技日报北京5月22日电(记者刘霞)据美国密歇根大学官网最新消息,被誉为“全美最强激光器”的ZEUS系统正式开启2拍瓦(1拍瓦等于1015瓦)科学实验。该激光器发射出峰值功率达2拍瓦的超短脉冲,这一数值约为全球电网总功率的100倍,而单次脉冲持续时间仅25阿秒(1阿秒等于10-18秒),这一成果为高能物理研究开辟了新维度。
  ZEUS所在的杰拉德·莫罗超快光学科学中心的研究团队表示,这标志着美国高场科学正式迈入未知领域。ZEUS是“泽塔瓦等效超短脉冲系统”的缩写,1泽塔瓦(Zettawatt)等于1021瓦。该激光器虽实际最大功率为3拍瓦,但通过让激光与反向电子束对撞,可模拟出比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