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昆明3月31日电 (记者赵汉斌)记者31日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获悉,该台大样本恒星演化团组李振威博士与合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热亚矮星形成机制,为部分观测富氦热亚矮星样本提供了理论解释。国际主流天文期刊《天体物理学》发表了相关成果。
热亚矮星是一类氦核燃烧星,大部分被发现于双星系统中。它们对于理解银河系结构演化等天文领域前沿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是天文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同时,极短轨道周期热亚矮星双星还是一类重要的引力波源,它所产生的引力波辐射信号,有望被未来空间引力波探测器捕获。
主流研究模型认为,恒星演化至红巨星,顶部经历双星相互作...
记者24日从西安交通大学获悉,该校第二附属医院小儿外科黄强教授与杜克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合作开发的小鼠活体胎盘成像技术,实现了在子宫内研究胎盘功能的设想,突破了进行胎盘研究的技术限制。相关科研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国际期刊《科学·科学进展》。
作为孕育胎儿中的关键器官,胎盘在母胎疾病的发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由于胎盘位置的局限,目前在子宫内研究胎盘的手段非常有限。深入研究胎盘功能以及胎盘在母胎疾病中的作用,迫切需要进行活体胎盘研究的方法。
西安交大科研团队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研发了全新的胎盘“窗”,使胚胎第7天起至小鼠分娩前的全周期活体胎...
3月24日是第29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我国的宣传主题是“你我共同努力,终结结核流行”。在北京大学社会化媒体研究中心21日举办的“技术升级,加速我国终结结核流行进程”主题沙龙上,中国疾控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赵雁林说,我国要实现终结结核流行的目标,须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可及性,阻断结核病在人之间的传播,采取“主动发现+预防性治疗”,包括引入新工具、新诊断技术、新疫苗、新药物等。
结核病是世界上最古老、最致命的传染病之一,时至今日仍是困扰全球的顽疾。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23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估算的结核病新发患者为74.8万,占全...
记者近日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获悉,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世荣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揭示了生物多样性在缓解干旱影响中的作用机理,发现森林生物多样性是应对气候干旱的“缓冲器”。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上。
当前,国内外科学界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变化如何相互作用影响生态系统功能及韧性等问题仍缺乏足够的认识。论文通讯作者、国际竹藤中心研究员栾军伟表示,为填补这一知识空白,研究团队在中国的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等五个气候带生态系统定位站,建立了森林模拟气候干旱的联网研究平台,开展不同自然地理区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响应和适应...
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本布图镇的现代设施农业大棚里,草莓和西红柿长势喜人,吸引游客在周末前来体验采摘乐趣。
近年来,博湖县充分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打造城郊型休闲旅游和农业产业体系,通过建设现代设施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完善果蔬产业结构,打造集乡村旅游和观光采摘于一体的果蔬种植基地,为助农增收注入“甜蜜”力量。
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解读《关于支持广州南沙放宽市场准入与加强监管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南沙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肖渭明在发布会上表示,《南沙意见》充分响应地方发展需求,支持南沙大胆开展前沿颠覆性科技创新、积极延展市场应用场景。
《南沙意见》部署了推动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准入标准实施和应用、推进海洋科技创新要素加快应用、优化先进技术应用市场环境、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种业行业准入效能、放宽医药和医疗器械市场准入限制等15条具体改革举措,其中11条为放宽市场准入政策措施。
“《南沙意见》在海洋科...
3月22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获悉,该所研制的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CAFE2)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实现了14.8粒子微安流强、224兆电子伏能量的束流在靶稳定运行,创造了国际同类装置运行束流参数的最高流强纪录。
超重元素合成研究一直是科学界的热点。目前,科学家总共发现了118种元素。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美国、日本、德国、俄罗斯等国家成功合成了十多个新元素和数百个新核素。俄罗斯和日本还研制了用于超重元素研究的专用加速器装置,最高流强10.4粒子微安。
CAFE2于2022年建成出束,装置运行时间已超过10000小时。截至目前,近代物理研究所成功合成了38...
从浙江大学获悉,该校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良静教授团队、附属邵逸夫医院陈淑洁主任医师团队联合研究发现,一种肠道菌群产生的小分子代谢物吲哚丙酸,可以增强抗癌药物抗PD-1单抗对结直肠癌、乳腺癌、黑色素瘤的疗效。相关论文发表于国际期刊《细胞》。
抗PD-1单抗通过重启人体免疫反应、减少免疫逃逸控制肿瘤发展,可改善晚期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率。然而,不同肿瘤类型对免疫治疗的反应性大不相同。在结直肠癌患者中,只有少数病人能从抗PD-1单抗等免疫治疗中长期获益,且疗效差异很大。
许多研究认为,肠道中的微生物可能影响肿瘤免疫治疗的疗效。经过长达5年的研究...
19日从兰州大学获悉,天华肉羊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鉴定,成为我国首个适应高寒气候的肉羊品种。
该品种由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李发弟教授和乐祥鹏教授团队,联合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畜牧技术推广站、天祝藏族自治县种畜繁育研究院、甘肃润牧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以及甘肃农业大学等单位培育。
乐祥鹏介绍,2009年至2023年,团队历时15年,育成了我国首个适应高海拔、寒冷、干旱自然环境和放牧、半放牧半舍饲和舍饲饲养方式的肉用细毛羊新品种。
“天华肉羊体格大、生长发育快、肉毛性能佳、繁殖力较高、适用性强,综合生产性能位列世界肉用细毛...
19日从西北大学获悉,该校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鹏副教授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李国武教授团队申请的两种新矿物,近日经国际矿物学学会新矿物命名与分类专业委员会审查、投票,均通过认定。两个新矿物的中文名为褐磷钒铁铅石和绿磷铁铅石,国际矿物学会编号为IMA2023-113和IMA2023-119,英文名为nigelcookite和plumbojohntomaite。
褐磷钒铁铅石和绿磷铁铅石均属于绿磷铝钡石族。这两种磷酸盐新矿物的晶体结构特征与绿磷铝钡石族其他矿物相似,均为单斜晶系。
据悉,这两种新矿物均发现于广东玉水铜矿。该发现为绿磷铝钡石族增加了两个新的端元,与该团队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