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科技动态

因地制宜促进文化科技融合发展2024-05-20

 
  【推进文化科技融合发展】
  ◎钱明辉??应芷安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形成更多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
  当前,全球科技创新处于前所未有的活跃期,随着5G、3D视觉传感、纳米级3D/4D打印、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文化产业正经历着技术基础、经营逻辑、服务模式、消费群体等方面的巨大变革。
  各地文化科技融合存在差异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文化科技融合发展高度重视。2012年“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被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2019年《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出台;2022年印...

新算法实现人工智能多模态信息“去伪存真”2024-05-20

 
  科技日报讯?(记者史俊斌)记者5月18日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获悉,由该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赵伟领衔的智能媒体计算机团队,通过数据可信重建以及弱监督深度学习框架,破解了数据质量低及标注数据稀缺难题,进一步揭示了神经网络的决策机制,有效提升了现有可信人工智能方法的鲁棒性、可解释性和安全性。相关论文《可信冲突多模态学习算法》日前获国际人工智能领域顶级学术会议AAAI?2024杰出论文奖。
  人工智能已经日益深入人们生活。在医疗、自动驾驶等复杂场景中,人工智能对决策任务的误判可能造成重大损失。传统可信人工智能多关注单模态数据,无法满足实际场景中多模态数...

线粒体基因组编码的第14个蛋白质发现2024-05-17

 
  5月13日记者获悉,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刘兴国课题组首次发现并证实了线粒体基因细胞色素b(CYTB)可编码一个新的线粒体基因编码胞质翻译的蛋白CYTB-187AA,表明CYTB-187AA在哺乳动物的早期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成果近日刊发于国际期刊《细胞-代谢》。
  细胞中有许多细胞器,它们有秩序地进行生命活动,维持整个细胞运转。其中,线粒体是一种特殊的细胞器,它们有自己的DNA,这些DNA被称为线粒体基因组。
  “细胞核里储存着人体重要的基因组。基因组通过转录和翻译,构建出人体最根本的生命物质。”作为论文通讯作者,刘兴国介绍,“线粒体基因组也会...

我国科学家发现银河系晕里存在巨大磁环2024-05-17

 
  记者5月14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通过分析银河系内的脉冲星和银河系外的射电源相关数据,该台科研人员发现银河系晕中有一个巨大的磁环。这为宇宙线粒子传播、星系气体动力学和宇宙磁场演化等研究领域提供了至关重要的观测结果。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天体物理学杂志》。
  宇宙磁场的起源和演化,是天体物理学中一个长期悬而未决的重大难题。世界各大射电望远镜都在发展和提升偏振测量能力,希望解决这一难题。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测量银河系大尺度磁场结构。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韩金林之前曾测量出银河系盘区存在一个大尺度磁场结构。但银晕磁环结构的大小和...

专家学者齐聚无锡共议整合医学创新发展2024-05-16

 
  科技日报讯?(实习记者李诏宇?通讯员王永雪)5月14日记者获悉,2024整合医学大会暨江苏省整合医学研究会第二届学术年会日前在无锡举办。围绕大会“未来医学,重在整合”的主题,来自国内整合医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分别从不同学科领域视角出发,开展整合医学理念相关技术研讨和思想交流。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消化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樊代明分享了对医学发展整合和转向的意见,以及临床实践中的案例,并对整合医学理念的临床运用展开深入解读,强调要提高对整合医学的重视,取其精华汇聚力量。
  樊代明认为,人类总结的很多经验成为医学经验,但往往聚焦单一医学,导...

加强血压健康管理 倡导良好生活方式2024-05-16

 
  ◎本报记者?张佳星
  今年5月17日是第20个“世界高血压日”。高血压病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是一种世界性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早诊早干预是控制高血压的有效手段。”近日,湖南省岳阳市人民医院门诊部主任胡春莲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如果在1级高血压时,能通过药物和改善生活习惯进行早干预,控制住血压走势的话,大部分患者生活将不会受到很大影响。
  《中国高血压流行和防治现状》报告显示,很多高血压是由正常高值血压逐渐演变而来。如果对于正常高值血压不积极干预,多数人就会逐渐形成高血压。那么,如何发现高血压高风险人群?当前高血压治疗药物和干预手段有...

杀虫剂滥用会在果蝇基因上“留痕”2024-05-15

 
  科技日报讯?(记者张佳星)随着模型和算法的进步,群体基因组学能够对同一物种的不同群体开展更精细的比对研究。5月13日记者获悉,北京大学研究团队在一项覆盖全球范围黑腹果蝇的上千个基因组的队列研究中发现,除了抗饥饿、耐热等自然因素相关的基因变化会反映在黑腹果蝇群体进化过程中,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如杀虫剂滥用等也会在其基因上“留痕”。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科学·进展》杂志。
  “要了解一个物种群体基因组变化的‘全景图’,需要尽可能多地获得不同分支的样本。”论文通讯作者、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陆剑告诉记者,研究团队依据地理分布规律,在全国选取...

人参完整基因组发布2024-05-15

 
  【研究进展】
  科技日报讯?(记者马爱平)5月13日,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获悉,该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农业生物转录组与代谢组创新团队发表了国际首个人参端粒到端粒完整基因组,并解析了人参重要活性成分三萜皂苷的形成机制。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期刊《园艺研究》。
  人参被誉为“百草之王”,具有重要药用价值。三萜皂苷是其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对中枢系统和心脑血管具有显著保护作用。论文通讯作者、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李伟告诉记者,人参属于遗传背景极其复杂的异源四倍体。研究团队综合应用多种测序技术,成功构建了完整性高达99.3%的人参...

我国首个种业大语言模型“丰登”发布2024-05-14

 
  科技日报讯?(记者马爱平)记者5月12日从中国农业大学获悉,该校生物学院王喜庆教授团队联合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崖州湾种子实验室日前发布了我国首个种业大语言模型“丰登”。
  “‘丰登’集成了人工智能模型‘书生·浦语2.0’与大数据分析技术。通过深入学习我国迄今发布的科研文献、科技书籍、种企报告和历史推广数据,‘丰登’可准确解答有关作物品种在选育推广、农艺性状、栽培技术、推广区域等方面的问题。”王喜庆告诉记者。
  相较于国内外其他大语言模型,“丰登”重点关注生物育种领域。
  据王喜庆介绍,该模型具有四大核心能力。首先,可系统深度挖掘并结构化我国...

智能化拖轮实现精准感知、平稳控制2024-05-14

 
  ◎本报记者?陈?曦
  “高度智能化拖轮的自动驾驶技术相当于汽车自动驾驶的L3级别,也就是能做到在有人监管的条件下自动驾驶。”天津港轮驳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波对科技日报记者说,“与传统拖轮相比,智能化拖轮‘感得更准,控得更稳’。”
  日前,全球首艘具备自主伴航功能的高度智能化拖轮“津港轮36”和作为陪试船的姊妹船“津港轮37”在天津港正式投产启用。该成果所涉及的感知、规控、人机交互等核心算法软件全部为自主研发。
  安全性和效率均得到提升
  港作拖轮是大型船舶进出港口的重要助手。“大型船舶在靠泊或离泊时,由于自身尺寸和动力的限制,往往难以独立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