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讯(通讯员田源?记者刘廉君)12月20日凌晨2点,国内首套110千伏和35千伏单芯式移相变压器,在河北正定110千伏叩村变电站正式投入运行,为均衡区域电网负荷潮流、提升新能源发电消纳能力提供有力保障。
110千伏叩村变电站位于正定县分布式光伏高比例接入示范区。该区域风、光资源丰富。目前,该变电站已接入分布式光伏用户约1750户,容量接近80兆瓦。由于该地区用电负荷水平较低、新能源消纳能力不足,导致该区域电力设施负载失衡,新能源发电与用电负荷存在逆向分布,影响电网供电安全和经济运行。
为推进分布式光伏等绿色新能源建设,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选取正定为...
科技日报讯(记者张梦然)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工学院研究团队通过巧妙地结合微裂纹与元结构设计,创造了一款新型的灵活且可拉伸的传感器,其灵敏度较以往提升了100倍。这项技术革新为精密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带来了新的希望。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进展》杂志上。
柔性可拉伸应变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依据导电材料电阻的变化来检测生物力学信号或物体变形。然而,传统传感器在测量极小应变时表现不佳,限制了它们在早期疾病诊断和预防性安全评估中的应用效果。例如,在脑出血或缺血发生之前,人体可能会出现微小应变,而目前的仪器无法检测到;在结构材料发生灾难性故障前,表面应变...
科技日报讯(记者张梦然)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装置,该装置结合了磁场和剪纸设计原理,可以远程控制柔性凹陷表面的运动,无需实际抓握即可操纵物体,其能举起和移动易碎物品、凝胶甚至液体。该技术有望在狭窄空间使用,因为机械臂或类似工具无法在这些空间发挥作用。研究成果发布在新一期《科学进展》杂志上。
团队此次试图解决两个挑战:第一是如何移动那些无法用夹持器拾取的物体,比如易碎物体或密闭空间内的物体;第二是如何利用磁场,远程举起和移动非磁性物体。
为了攻克这些挑战,团队制作了一种“超薄片”,它由嵌入磁性微粒的弹性聚合物组成,...
科技日报首尔12月17日电(记者薛严)韩国建设技术研究院17日宣布,他们开发出一种基于纳米技术的清洁系统,可以解决有关畜禽废弃物有机肥料生产带来的异味。
韩国目前约有1500处正在运营的畜禽废弃物有机肥生产设施,这些设施中微颗粒和氨气产生的气味经常遭到投诉。为解决畜禽粪便恶臭问题,韩国环境部于2019年5月修订《空气质量保全法施行细则》,要求堆肥、有机肥生产设施需申报为大气污染物排放设施,并设定氨氮排放标准至?30ppm以下。但大多数畜牧设施由于资金不足,难以利用化学清洁系统解决气味问题。
此次团队开发的基于纳米技术的清洁系统,可以有效减少畜禽肥生产...
科技日报讯(记者刘霞)受动物大脑处理信息方式的启发,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团队基于尖峰神经网络开发出一种新型导航系统,有助构建出更智能的机器人。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IEEE机器人学报》。
机器人在复杂现实环境中导航的能力仍然差强人意。此外,机器人通常需要依赖能耗大、计算要求高的人工智能系统进行训练,这无疑限制了它们的广泛应用。
尖峰神经网络是一种生物启发型的人工神经网络,设计灵感源于生物神经系统内神经元的工作方式。这种网络特别适合与神经形态硬件协同工作,可快速处理信息并显著降低能耗。
在新研制的导航系统内,这些尖峰神经网络如同...
科技日报北京12月16日电(记者刘霞)一个由瑞士、美国、法国等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国际团队宣布,他们在锡酸铈材料发现了量子自旋液体的新证据。这一发现有望促进基础物理学和量子计算领域取得新突破。相关论文发表于《自然·物理学》杂志。
量子力学理论认为,电子拥有“自旋”的性质,这意味着其行为类似微小的条形磁铁。当电子相互作用时,它们的“自旋”会对齐或反对齐(沿相反方向对齐)。但在某些材料(如锡酸铈)内,这种对齐/反对齐可能被破坏。这种现象被称为磁阻挫,可能产生量子自旋液体等有趣的量子现象。不过,尽管名字中带有“液体”二字,这种现象可在包括固体在内的...
50年前,在埃塞俄比亚哈达尔地区飞扬的尘土中,露西的出现改变了我们对人类进化的认知,也成了科学家理解人类起源的关键。
作为已知最古老且最完整的早期人类骨骼化石之一,露西是历史遗迹,更是科学传奇。在露西发现之前,许多科学家坚持认为大脑的发达是推动人类进化的核心特征,而对露西的骨骼分析表明,我们的祖先在大脑变大之前很久,就已经能够直立行走了。换言之,大脑发达并不是成为人类谱系成员的必要条件。这一颠覆性发现不仅解答了达尔文所提出的人类特征协同进化的部分疑问,还促使人们重新思考进化过程的复杂性。
发现露西的意义远不止于其解剖学特征。她的化石...
科技日报北京12月11日电(记者刘霞)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科学家携手,首次观察到一类特殊准粒子——半狄拉克费米子。这类准粒子在朝一个方向移动时拥有质量,而朝另一个方向移动时则失去质量。研究人员表示,对这些准粒子开展深入研究,有望促进下一代电池、传感器等技术发展。相关论文发表于新一期《物理评论X》杂志。
当粒子的能量完全源自其运动时,它就没有质量。这意味着它本质上是以光速传播的纯能量,如以光速移动的光子就被认为没有质量。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也指出,任何以光速运动的物体都不可能拥有质量。
然而研究团队表示,在固体...
科技日报北京12月10日电(记者刘霞)在工程和科学领域,偏微分方程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一项最新研究中,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科学家开发出一款名为“微分映射算子学习”(DIMON)的新人工智能(AI)模型,其能在个人电脑上解出复杂的偏微分方程,速度比以往快数千倍,有望在航空航天、汽车和医学等领域“大显身手”。相关论文发表于9日出版的《自然·计算科学》杂志。
偏微分方程是常见的数学难题。人们借助这些方程,将现实世界的场景转化为数学模型,以预测物体或环境未来可能出现的变化。例如,工程师用其来设计更安全的汽车、更具弹性的航天器以及更坚固的桥梁;医...
科技日报北京12月10日电(记者张梦然)根据《自然》杂志10日发表的一篇论文,谷歌最新一代量子芯片纠错能力实现突破,即将错误抑制在一个关键阈值以下。这种量子纠错功能被认为是实现未来量子计算实际应用的必要条件。该芯片的性能扩展后,或能推动大规模容错量子计算的运算要求。
量子计算有潜力在特定任务上提高计算速度,超越经典计算机。不过,量子计算机很容易出错,所以当前的原型机无法运行足够长的时间以实现实际输出。量子计算研究人员为此设计的解决策略依赖量子纠错,即将信息分布到许多量子比特(量子信息的单位,类似于经典计算机的比特)上,能在不破坏计算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