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讯 (记者马爱平)“我院已建立了国内首个国家精准农业研究示范基地,即小汤山基地,并研发出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包括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农机北斗自动导航、全程机械化作业智能监测以及作业大数据云服务等,这些技术已进行了大面积的示范应用。”8月24日,在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农业机器人专题论坛暨数字化与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上,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院长燕继晔表示,农业机器人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促进农业生产方式颠覆性转变的战略制高点,并成为引领农业装备高新技术发展趋势的重要力量。
“在智慧农业领域,我院已在全国建立了116个成果示范转化基地及长期联络点...
26日,中国海油对外宣布,我国海上压力最高的天然气开发井“深海一号”二期项目A12井(LS25-1-A12井)放喷作业取得圆满成功,测试产量超过预期。这标志着我国“深海一号”二期的所有海上钻完井作业全部完成,验证了深水高压钻完井全新技术体系的先进性和可靠性,表明我国在深水高压钻完井技术领域进入世界领先行列。
“深海一号”二期是我国首个深水高压天然气开发项目。“钻完井作业就是要安全高效地建立起深海地层的油气运输通道,这也是深水高压气田开发的最大难点。”中国海油海南分公司工程技术作业中心总经理陈浩东介绍,“深海一号”二期分南、北、东3个井区,密集部署了1...
记者26日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了解到,该院强磁场中心王俊峰研究员团队开发出新型3D生物打印复合材料,用于组织工程修复领域,并取得了系列研究进展。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期刊《材料与设计》和《国际生物大分子杂志》上。
生物硼基玻璃(BBG)是一种生物活性材料,在骨组织修复和再生医学中已有广泛应用,在3D生物打印材料中的应用展现出巨大潜力。在骨组织修复中,研究团队利用BBG的独特理化特性,结合生物支架体单元设计了含有不同BBG含量的定制复合材料,并通过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3D打印出高质量的骨缺损修复支架。实验结果表明,BBG的加入显著改善了支架的综合...
都说点石成金、松花石能否点石成玉呢?回答是可以的。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解读一下。
一、强化松花石产业基础质量支持
首先应找准松花石的质量特色,其实早在300多年前已精准概括了:据清《圣祖仁皇帝御制砚说》载“盛京之东,砥石山麓,有石累累,质坚而温,色绿而莹,纹理灿然,握之则润液欲滴”。概括为六大特色:1、质坚--3.0-4.5(摩氏硬度)22号公告 ;2、温---主要成分为氧化钙、氧化镁;3、色绿---色彩丰富,当时制砚以绿色为主;4、莹---光洁像玉的石头;5、纹理灿然---纹理明亮、鲜明;6、润液欲滴---足见其润的程度。其次现代 国家权威资料也做了详尽的说明,国家质...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8月25日参观调研2024世界机器人博览会。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器人产业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把握机器人发展未来趋势和重大机遇,大力推动机器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以“共育新质生产力 共享智能新未来”为主题的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举行。李强来到2024世界机器人博览会展馆,参观ABB、库卡、新松、宇树科技、北京术锐、中信重工、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企业和机构的机器人展台,与相关单位负责人交流,详细询问产品性能、技术水平特别是...
记者日前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获悉,由该院心脏内科主任陈茂团队领衔研发的“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据介绍,此为国内首款自主研发上市的球囊扩张式经导管主动脉瓣膜产品。
据悉,“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由陈茂团队联合上海医疗科技相关企业历时8年研发完成。该系统适用于那些经过心脏团队结合专业评分系统评估后,被鉴定为患有症状的、钙化的、重度退行性自体主动脉瓣狭窄,且因身体状况不适合接受常规外科手术置换瓣膜,同时年龄在70岁及以上的患者。
主动脉瓣狭窄是最常见的心脏瓣膜病之一,目前治疗方案包括外科开胸手术进行瓣膜置换和经...
8月16日,《自然·计算科学》在线发表了一项类脑计算领域的重要进展。借鉴大脑神经元复杂动力学特性,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李国齐研究员、徐波研究员团队联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科研人员,提出了新型类脑神经元模型构建方法。
研究团队通过设计微架构提升计算单元的内生复杂性,从而设计出“基于内生复杂性”的类脑神经元模型。实验结果验证了内生复杂性模型在处理复杂任务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更重要的是,该模型对计算资源的利用效率更高,同时还显著减少了内存和计算时间的使用,从而提高了整体的运算效率。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团队研发的导诊大模型——“特定场景提示增强对话机器人”,近日通过临床试验。该模型兼具专业性和共情能力,不仅能够应用于导诊工作,未来也有望用于患者健康教育、术前谈话等更多复杂场景。
导诊大模型的构建是以不同医学场景采集的真实导诊对话为基础,以提取对话信息形成的知识库作为训练数据,能够解决不同医学场景中出现的各种特定问题。截至今年6月,研究团队已在24个不同医学场景,收集整理了超过120万例真实医患对话。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中,导诊大模型在事实性、安全性、共情能力均展现出明显优势;在真实应用场景中,该模型降低了11.2%...
8月12日,中国散裂中子源“多物理谱仪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科技成果鉴定会在广东东莞召开。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多物理谱仪关键技术指标,如样品处单位功率中子通量处于国际同类型谱仪的领先水平,谱仪衍射分辨率和实空间分辨率达到国际同类型谱仪的最好水平。同时,在多物理谱仪研发过程中,首次成功研制出国产位置灵敏型氦三管探测器,并实现工程应用,性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后续谱仪探测器自主化研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研发团队自主开发了首个用于中子衍射与对分布函数数据规约的国产软件,构建全散射数据采集与分析技术全链条,实现中子全散射数据规约软件的国产化...
记者8月10日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以下简称“青岛能源所”)获悉,该所先进储能材料与技术研究组开发出一种高容量硫化物复合正极材料,其比容量是当前三元正极的5倍以上。这一成果不仅为全固态锂硫电池的正极结构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策略,也有助于全固态锂硫电池实现商业化应用。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能量储存杂志》。
硫化物全固态电池是世界前沿技术,有望颠覆性解决传统有机电解液电池易燃、易爆等安全性问题,并突破充电速度慢、低温性能差、能量密度低等瓶颈。研究表明,采用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以硫化锂作为正极,可将电池能量密度提升至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