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科技动态

我国海上稠油热采累计产量突破500万吨2025-09-04

 
  8月30日,中国海油发布消息,我国海上稠油热采技术体系和核心装备规模化应用取得关键性进展,海上稠油热采累计产量超500万吨,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首个实现海上稠油规模化热采开发的国家。
  稠油是一种黏度高、密度大、流动性差且容易凝固的原油,开采难度大。同陆地油田相比,海上平台作业空间小、成本高,稠油热采规模化开发面临技术装备和经济效益双重挑战,是业界公认的世界级难题,此前在全球范围内没有先例。
  中国海油研究总院杨仁锋介绍道,目前,世界剩余石油资源中稠油占比约70%,是各石油生产国实现增产的主攻方向之一。对于高黏稠油,行业内主要采用热采方式进行开...

全球最大!我国自主研制,成功吊装2025-09-04

 
  8月29日,由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完全自主研制的全球最大26兆瓦级海上风电机组,在东营风电装备测试认证创新基地成功吊装,刷新全球已安装风机单机容量、叶轮直径的双项纪录,标志着我国高端装备制造实现新的跨越,为全球海上风电发展树立新标杆。
  据悉,此次吊装的26兆瓦级海上风电机组由超过3万个零部件构成,其供应链实现完全自主可控。发电机、叶片、轴承、电控系统等核心部件在多项技术上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其中,机组单机容量大,发电效率高,其风轮扫风面积达7.7万平方米,相当于10.5个标准足球场大小。
  此外,该型机组单机容量可覆盖20兆瓦至26兆瓦,满足不同...

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把“ 太空实验 ”搬到地球做2025-09-03

 
  我国航天领域首个大科学装置——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由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历经19年论证建设,于2024年2月通过国家验收。该装置创造性实现真空、高低温、电磁辐射、微重力等九大类空间环境的精准复现,成为实现全谱系空间环境模拟的“地面空间站”。
  相较于把实验仪器设备搬到太空,“地面空间站”既能节省成本、减少安全隐患,又可以根据科学问题和工程需要,设置特定的环境因素,不受时空限制进行多次重复验证,从而创造更加安全便捷的实验条件。
  “十四五”期间,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累计服务了150余家用户,为1000余型宇航元器件提供测试条件...

“把光留住”到“让光芯智慧”的跨越2025-09-03

 
  ——路明科技以自主创新引领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你看,这就是它在无光源环境中的状态。”9月1日,路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路明科技”)科创中心主任宋博宇,为科技日报记者展示了他办公桌上一颗在暗黑环境中自发光的小球。这颗小球淡绿色,直径七八厘米,是由路明科技新一代蓄光发光材料制成的。
  宋博宇介绍,这种新一代蓄光发光材料在有光环境下可以吸收光的能量,在暗黑环境中自发光。这种材料无放射性,具有超长余晖的蓄光发光性能,成功应用于我国大国重器。
  成立于1992年的路明科技,深耕于稀土发光材料和半导体发光芯片领域,在技术研发与自主创新中独...

全域一体化数算网调度平台发布2025-09-02

 
  从日前举行的第九届未来网络发展大会上获悉,全域一体化数算网调度平台等3项科技成果发布。
  全域一体化数算网调度平台在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未来网络试验设施(CENI)上实现了“全分布、全要素、全业务”的全域一体化调度能力,可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数据、算力、模型的跨域调动与分发。平台建成后,可实现2.25Tbps的峰值调度分发速率,企业推理成本可降低50%,微调算效可超过99%,千亿级大模型跨域池化训练算效可达98%。目前,全域一体化数算网调度平台已通过“算力阀/算力猫”等方式实现入企、入校、入园。
  中国工程院院士、紫金山实验室及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首席...

优质通信护航商贸往来2025-09-02

 
  近日,随着“移起向新 数智兴农”媒体行活动来到广西防城港东兴市。记者走进中国移动北仑营业厅,看到越南语专席值班经理梁玉翠正在为越南客户阮女士办理开卡业务。
  “我们公司在越南河内,但由于工作关系,我需要经常往返于越中两国。今天来办张新卡方便手机支付,我汉语还不熟练,多亏这里的营业员会说越南语,帮我解决了大麻烦。”办完业务的阮女士说。
  东兴市是我国与东盟国家唯一海陆相连的口岸城市,与越南芒街市一河之隔。东兴口岸是中国通往越南最便捷的陆路大通道之一。截至7月31日,东兴口岸出入境人员已突破515.6万人次,同比增长8.11%。针对出入境人口增长,中国...

机器狗巡视电网“主动脉”2025-09-01

 
  在武汉市江夏区的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超高压公司鄂东运维分部智能管控中心,随着运维人员一键启动,位于黄石市的1000千伏特高压黄石站内,一只四足机器狗便“噔噔噔”地走出小屋开始巡检,全面采集设备外观、温度等关键数据。
  这是该站今年新投入使用的智能机器狗。它能通过先进的AI算法,对设备状态进行实时识别,一旦发现异常,便会立即发出告警。运维人员只需在集控平台远程监控,即可调度任务,处置告警信息。
  传统的人工巡检不仅耗时费力,还存在一定安全风险,尤其是在一些复杂的设备区域,难以做到全面、及时监测。智能机器狗可在各种复杂地形和恶劣环境下穿梭,极...

智能监管终端保障草畜平衡2025-09-01

 
  衡智能监管终端试运行现场。
  就在几年前,这场景还难以想象。王宗新说,过去,监管人员要骑着摩托车穿行于山野沟壑,一天也跑不了几个牧点。这如同与时间赛跑,效率不高,精度有限。新智能监管终端仿佛“智慧大脑”,能快速精准监测牛羊群数量与放牧面积,一旦发现过度放牧即可预警。
  草畜平衡智能监管终端由兴安盟联合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等科研机构共同研发。它集成物联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草原植被实时监测与载畜量动态评估,助力草原放牧智能化管理与草畜资源科学利用。其低空巡航终端基于无人机,集...

全球首款全频段高速通信芯片问世2025-08-29

 
  8月28日利用先进的薄膜铌酸锂光子材料,我国学者研发出全球首款基于光电融合集成技术的自适应、全频段、高速无线通信芯片。该成果27日刊登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
  传统电子学硬件仅可在单个频段工作,不同频段的器件依赖不同的设计规则、结构方案和材料体系,难以实现跨频段工作。由北京大学教授王兴军等人合作研发的这款集成芯片,具有宽带无线与光信号转换、低噪声载波本振信号协调、数字基带调制等能力,成功弥合了不同频段设备的“段沟”。
  基于该芯片,团队进一步提出高性能光学微环谐振器的集成光电振荡器(OEO)架构。相比传统基于倍频器的电子学方案,该片上OE...

临床植入式电极精准定位脑深部肿瘤边界2025-08-29

 
  8月28日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空天院”)获悉,该院传感器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联合完成了“基于植入式微电极阵列的脑深部肿瘤边界精准定位”临床试验。这是全球范围首个脑机接口应用于脑深部肿瘤术中边界精准定位的临床试验,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的植入式临床脑机接口技术实现重要突破。
  该临床试验采用了空天院自主研发的临床脑机接口微电极(NeuroDepth),以及多层次调控与高通量神经信号同步检测仪(AIRCAS-128)。前者通过实时信号检测,高精度获取肿瘤边界特征信号;后者可同步采集、分析海量神经信号,将电极捕捉的原始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