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成果转化

日本治疗小脑萎缩获进展 有望开发出治疗的新方法2017-09-20

 
  日本研究人员最新发现,向患有小脑萎缩(SCA)实验鼠的小脑导入一种能够编码具有修复功能蛋白质的基因,可以延长小鼠寿命并改善其运动能力。这一发现为治疗小脑萎缩带来了希望。
  小脑萎缩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但患者大多有家族遗传倾向。由于小脑的生理功能主要是维持身体平衡和协调随意运动,患者常出现步态不稳、跑步困难等症状,晚期还可能出现心力衰竭。
  东京医科齿科大学冈泽军等人研究的是1型小脑萎缩,该病已知是患者的第6对染色体出现异常,导致神经细胞内能修复受损脱氧核糖核酸的HMGB1蛋白质减少而引发的。
  研究小组向患病实验鼠的小脑表面导入能编码HMGB1蛋白质...

项目官员与科学团队矛盾重重:美核聚变研究面临崩盘2017-09-20

 
  机制失调、中断暂停、混乱无序——这是许多内部人士形容美国核聚变研究工作的词汇,该研究旨在利用让太阳发光的同样过程产生能量。美国能源部(DOE)聚变能科学(FES)项目官员与其所支持的科学团队之间产生了裂隙。很多科学家说项目官员操作不透明,但科学界自身一直有着“难管”的名声。
  工作不协调导致拟在下月递交给国会的项目战略性计划起草工作陷入混乱,可能危及当前项目已经紧张的5.05亿美元年度财政预算。“当你不得不为每一美元精打细算的时候,却制定不出一个战略性计划,这让事情变得更加困难。”民主党一位参议员说,他称这项计划是“一个失败”。
  美国国内核聚变项...

用人类细胞造出原始生殖细胞 有助开发新型生殖技术2017-09-19

 
  以色列和英国研究人员24日宣布,他们成功地利用人类细胞制造出可分化发育成精子和卵子的人类原始生殖细胞。这一成果将有助于了解不孕根源、胚胎早期发育机制,甚至开发新型生殖技术。
  这是科学家们首次利用人类细胞制造出原始生殖细胞。
  这项成果当天发表在美国《细胞》杂志上。据领导这一研究的魏茨曼科学研究所的雅各布·汉纳介绍,原始生殖细胞出现在胚胎生长的最初几周,此时受精卵中胚胎干细胞开始分化成各种最基本类型的细胞。一旦这种细胞发生“特化”,它们就会向精子细胞和卵细胞“自动”转化。
  汉纳和英国剑桥大学的阿齐姆·舒拉尼等人在研究中采用了诱导多功能...

抗老化药物开发迈出第一步 一种新药具有抗衰老效果2017-09-19

 
  最近一项新研究显示,科学家正在向“青春泉”不断靠近。据制药企业诺华公司(Novartis)报告,他们正在实验的这种药瞄准与老化和免疫功能有关的基因信号路径,能明显提高老年人免疫系统功能,有望延缓衰老对人体的影响,增进老年人健康。相关论文发表在最近出版的《科学·转化医学》上。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2月24日报道,这种实验性药物是雷帕霉素(rapamycin)的一个版本,能使老年人对流感疫苗的免疫反应提高20%。雷帕霉素属于一类叫做mTOR(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抑制剂的药物,在小鼠和其他动物身上的实验证明,它有抗衰老及衰老性疾病的效果。
  mTOR基因路径能促进年幼动物健...

有机化合物合成出现新技术 打破过去无法合成的定律2017-09-19

 
  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TSRI)的科研人员发明了一种让复杂有机分子耦合的新方法,并合成了60多种新的化合物,其中90%为新化学实体(NCE)——这些新化学实体在以前看来不是缺乏合成的现实条件就是根本不可能合成。这一关于羧基官能团烯烃交叉耦合的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期的《自然》杂志中。
  运用新技术,科研人员可以使两种烯烃耦合并在其碳原子主链上生成新的化学键。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新方法被称为“温和法”,意思是它不需要极端的温度和压力,也不需要刺激性强的化学物质。因此,使用其他交叉耦合方法会被破坏的官能团,在这种新方法中其化学性质可以“完好无损”。同时,...

研究发现一种基因让皮肤细胞 变血管内皮细胞2017-09-19

 
  日本研究人员最新研究发现,向人类皮肤细胞中导入一种基因,就可以使其转变为血管内皮细胞。这种简易方法有望应用于动脉硬化和血栓等疾病的治疗。
  庆应义塾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在一种名为“ETV2”的基因作用下,皮肤细胞能转变为血管内皮细胞。导入这种基因后,只需约两周时间就能形成血管内皮细胞。
  在实验鼠实验中,研究人员将培养好的血管内皮细胞注射到实验鼠体内,结果形成了新的毛细血管。由于“ETV2”基因不会引发癌变,所以细胞癌变的风险很低。
  研究小组准备今后利用猴子等动物来进一步确认这一技术的效果和安全性,争取在5年后达到实用阶段。
  相关研...

科学家应用定制小鼠 充当癌症病人的试疗“替身”2017-09-19

 
  科学家经常利用老鼠来测试药物,现在,一些癌症患者也把治愈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实验鼠身上。他们通过付费的方式,让一家私人实验室培育一些小鼠来充当他们的试疗“替身”。这些小鼠携带着患者的部分肿瘤组织,它们的反应可以帮助患者决定是否要进行令人难以忍受的化疗,以及判断哪些药物具有最好的疗效。
  在过去的几年中,已经有几百位病人定制了自己的“替身”来测试化疗方案。住在美国迈阿密的乳腺癌患者艾琳·尤提表示:“我正在做的是个性化癌症治疗,这是未来的潮流。我不想浪费时间接受不适用我的化疗,让它们毒害我的身体。”
  可这些小鼠“替身”真的能帮到癌症病人吗?...

蛛网和叶脉结构可用于网络 制造过程简单成本低廉2017-09-19

 
  美国波士顿学院、休斯顿大学和中国华南师范大学的研究人员提交的一份报告称,当司空见惯的蜘蛛网和树叶叶脉结构被应用于如光伏器件和显示屏的光电设备,将可以创建趋于性能最优且灵活而持久的网络。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通信》上。
  该报告的合著者、物理学研究副教授安德烈·赫尔琴斯基说:“我们的想法很简单。自然界能为有效设计提供现成的解决方案,这些是经过数百万年自然选择的结果。”
  该研究报告显示,蜘蛛网和树叶叶脉为由光操纵的下一代网络设计提供了灵感。第一种按照树叶叶脉设计的新网络可充当太阳能电池、光源和透明加热器等的有效电极。此项研...

韩人造卫星与太空垃圾“擦身而过” 无相撞危险2017-09-18

 
  据韩联社报道,韩国未来创造科学部和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4日表示,被预测可能与韩国“科学技术卫星3号”相撞的太空垃圾轨道出现变化,目前已经没有相撞危险。两者“擦身而过”时的最近距离将约为10公里左右。
  据报道,KAIST方面表示,美国联合太空作战中心(JSPoC)3日晚通报说:“科学技术卫星3号”已脱离了与太空垃圾相撞的危险。这意味着,卫星和太空垃圾之间的距离长于1公里。
  韩国航空宇宙研究院进行的有关分析结果显示,“科学技术卫星3号”和太空垃圾可能于当地时间4日晚9时31分许经过被预测为相撞处的地点,两者经过该处的时差为1秒以上。按照太空垃圾以每秒8公里的...

美揭开细胞分裂之谜 与细胞最终大小和生长时间无关2017-09-18

 
  当细胞迅速生长并一分为二时,是什么触发了这种分裂?和细胞最终达到的大小有关?还是与细胞生长的时间有关?
  美国科研人员揭示了谜题的答案,而且这一答案出乎很多人的意料——细胞分裂与二者都没有关系,它们遵循着特殊的量化原则保证不同大小细胞稳定分布。
  细胞如何控制自己的大小并保持不同大小的稳定分布是生物学悬而未决的基本问题之一。研究负责人之一、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物理与分子生物学副教授萨昆·朱利安说,即使对于大肠杆菌——可能是目前得到最广泛研究的细菌,也没有人能够回答上面的问题。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为了展开研究,朱利安和他的同事设...